「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是股神巴菲特的股市名言。恐懼和貪婪是股市的兩股推動力量,也是人們在股市中最強烈的兩種情緒。這兩種情緒都源於人的欲望——貪婪。
有一部講述美國華爾街金錢戰爭的經典電影,名字就叫《華爾街》,在劇中由邁克爾·道格拉斯扮演的股市大亨戈登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Greed is good,greed is right,greed works!」他想表達的意思是,貪婪是個好東西,人類的欲望推進著自身的進化。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從我們的交易細節角度來看,貪婪並不是一個好東西。
貪婪是人與生俱來的天性,我們沒有必要不去勇敢面對。即使是交易大師,他們也有貪欲,只是能令他們起心動念的事情已經很少。我們也相信,大師們可能修煉到了接近「無欲則剛」的境界。但大多數交易者畢竟是凡人,不是大師,我們還是要正視這個問題。
下面我們分別解釋一下這三種不利於交易的心理狀態。
首先,貪就是想得到更多的收益,能抓到黑馬並且天天大漲才好。交易者來股市都是為了賺錢的,貪者指的是那些試圖達到超出合理範圍的盈利目標的人。投資大師和基金經理們的年均回報率不過20%~30%,而很多交易者每天都想抓漲停!雖然多數的交易日都會有漲停的股票,但這在實際上很難實現。一切都是概率在起作用,你看到的漲停股是在4000多只股票中漲幅排名靠前的少數幾只股票,希望每天或者經常抓到漲停股,這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要知道每個行業的平均投資回報率是基本平衡的,股市不可能是持續實現暴利的場所。
其次,嗔與貪正好相反,是指對不利方面的過於偏執。比如表現在有了小盈利後馬上兌現,先取得到手的利潤,這樣做容易放過真正的黑馬。這種做法源於對風險的極度厭惡。另一個容易出現的情況是對操作失誤一直找各種借口,卻回避正視問題並解決問題。一些新手由於知識水平和交易經驗有限,在遇到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或持倉陷入困境時,他們經常會一廂情願地認為自己的做法有一個很好地理由,不管是在對行情的看法上,還是在持倉的依據上,持有這樣的態度很難提升自己的交易水平。
最後,癡是指在不能分辨事實的情況下,對事物產生貪與癡的反應,也可以說癡者迷也。比如表現在對所謂專家股評的迷信,最新表現在對一些網紅微博發布的炒股觀點和熱點的盲目跟隨。現在的新媒體更加拉近了散戶與知名股評人之間的距離,人們可以迅速得到大量的各種股市資訊,這除了迷惑交易者的主見之外不能起到任何的積極作用。有些交易者認為財經媒體的觀點就是權威的,可他不知道不同媒體的觀點其實也並不是相同的,他只是樂於接受對自己持倉有利的觀點而已。這種做法是有選擇性的迷信,實則是不客觀的表現。
新媒體上快餐式的資訊,很多是為了持續吸引散戶的註意力,很大程度上只能滿足你希望挖掘黑馬的獵奇心理,讓你沉迷在發布者營造的一種看似深藏玄機或者不可明說的充滿誘惑的氛圍當中。實際上,市場只有簡單的漲、跌兩種方向可以選擇,不管最終如何發展總能在事後找到理由。在這裡提醒交易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輕信別人的觀點。你要知道,這些發布者的觀點也一直在變,你很難或者根本不可能跟上他的轉換節奏。他只是事後把以前說過的有些糢稜兩可的正確觀點再找出來進行強調,事實上,他在以前還說過很多沒有得到驗證的觀點。
「貪嗔癡」正好與交易的成功理念「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相反,所以說人的天性本不適合做交易。我們認識到了這一點,那麼這些不利的本性其實是所有交易者的共同問題。只要我們正視並解決了這些問題,就能比其他交易者更有優勢,大大提高我們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我們都知道,股票交易無限放大了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這也使我們對人本身有了更清醒的認識。要想改變交易中的不良習慣,只有通過紀律約束來逐步進行,這便是系統化交易要完成的任務,用量化的標準來給出明確的交易信號。
我們所說的賺錢的特性和系統化交易最後都統一到了知行合一,不過很多交易者都很難達到這種境界,很多人都知道這種境界,但只有極少的人能夠真正做到,怎麼解決呢?這需要修煉「戒定慧」。把從實戰和書本上得來的交易智慧,提煉成適合自己的交易原則,嚴格遵守這些原則,形成交易紀律,約束自己的交易行為。從「貪嗔癡」到「戒定慧」這是交易者的修煉過程。控制自己不利於交易的天性,這可能是交易中最重要和最困難的事情之一,但這也是通向成功交易的必經之路。